【SDGs 專欄 23】理論與永續思維的實踐:反思性學習
「學習」不僅僅是知識的吸收,更是協助人們面對與解決永續發展挑戰的關鍵能力。然而,隨著學習者所接觸的理念或觀點與原有的想法產生碰撞,或是發現傳統教育所獲得的知識不足以應對真實世界的複雜性時,他們便需要從單純的知識消化轉向更主動、有意識地思考與學習,而這就是所謂的「反思性能力」。透過反思性能力的培養,學習者能以批判的眼光與顛覆傳統的能力開始挑戰、扭轉與突破那些看似理所當然且一成不變的假設和結構,從而更深入地了解SDGs挑戰並開發出創新的解決方案,實踐永續的未來。
在培養反思性能力的過程,可以藉由經驗學習圈、三層認知學習,以及學習四階等三大學習模型,增進永續思維與學習經驗的理解與實踐。
經驗學習圈
- (1) 具體經驗:
學習者將直接參與永續發展相關的活動,如社區清潔、參訪可再生能源設施等,藉由親身的體驗來直接感受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和實際挑戰。
- (2) 反思觀察:
學習者將藉由寫日誌、小組討論或與老師交流來回顧和反思他們在活動過程所觀察的現象,以及他們對永續發展問題的感受和想法。
- (3) 形成抽象概念:
學習者將整合自己的觀察和反思,並閱讀相關外部資料來擴展知識基礎,以此將實際經驗與理論結合,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永續發展的原則和實踐。
- (4) 實際應用:
學習者將藉由制定行動計畫、參與永續發展專案,將所學應用到實際情境中,進一步發展他們的專業能力和影響力。
三層認知學習
Argyris和Schön所提出的三層認知學習注重組織學習,強調學習者在面對問題時的行為檢討與調整,以及針對學習過程的反思。在永續發展教育中,三層認知學習有助於學生和老師不斷改進教學實踐,促進對永續發展的理解和參與:
- (1) 單循環學習:
老師和學生將藉由檢視課程設計、教學策略、資源使用等方式,探討課程設計對永續發展的適切性與影響。
- (2) 雙循環學習:
如果單循環學習無法解決問題,則需要重新評估教學目標、課程框架、教學方法等,藉此檢視任務是否具挑戰性與符合永續發展的跨學科性質。
- (3) 三重循環學習:
如果雙循環學習仍然無法解決問題,則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三重循環學習,挑戰教育體制中的根本假設、教學理論或價值觀,思考永續發展教育的本質。
學習四階模型
Burch所提出的學習四階模型相較於Argyris 和 Schön 的理論而言,更加著重學習者隨著時間推演的能力發展,能協助學習者更深入理解並應用永續原則:
- (1) 無意識且不能:
由於學習者不了解也不具備永續發展的認知與知識,因此老師應透過問題提出、案例分析等活動,引導學生認識永續發展的重要性與複雜性。
- (2) 有意識但不能:
學習者已能意識自己在永續發展領域的不足,因此老師可以提供具體案例和實踐機會,如:參與專題研究、社區服務等,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永續發展的具體措施。
- (3) 有意識且能:
由於學習者已獲得相應的知識或技能,因此老師可以提供系統化的永續發展課程,協助學生掌握更深入的知識、技能和方法。
- (4) 無意識卻能:
學習者已能在不需要過多思考的情況下無意識地應用知識或技能。因此,老師可以透過專案實踐、情境模擬等活動,讓學生持續內化與培養永續發展和團隊合作的能力。
在探討永續發展的學習時,我們深入了解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吸收,更是一種能促進個人成長與社會轉型的關鍵能力。這種學習的本質超越傳統教育的範疇,強調個體在面對新知識和挑戰時的主動參與和應對能力。在這之中,「反思性學習」被視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元素。透過經驗學習圈、三層認知學習和學習四階模型等理論的基礎與實踐方法,學生能更全面地理解自己的價值觀、挑戰既定的觀念和假設,並在實際應用中實現改變和創新,從而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。